从失控的“风暴”到内心的平静——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躁狂期真实康复之路
“我像被一股看不见的力量推着往前冲,明明想停下来,却根本停不下来。”这是小张(化名),一位31岁的设计师,在回忆自己首次躁狂发作时的第一句话。
那段时间,他连续一周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,却精力充沛,思维飞转,一口气接下五个项目,坚信自己“能改变行业格局”。他频繁更换工作计划,说话语速极快,旁人难以插话;消费冲动失控,刷爆信用卡购买根本不需要的物品;情绪极易激惹,因同事一句建议就当众怒吼。
家人察觉异常,劝他休息,他却认为“你们都在阻碍我成功”。最严重的一次,他在地铁站大声宣讲自己的“创业蓝图”,情绪激动,被安保人员劝离。事后他完全记不清细节,只记得那种无法控制的亢奋与愤怒。
“我不是在享受快乐,而是在被情绪劫持。”他说,“那段时间,我既害怕自己,又无法清醒。我甚至怀疑,我是不是永远回不去了。”
躁狂发作(Manic Episode)是双相情感障碍的核心表现之一,属于情绪障碍的一种,表现为持续的情绪高涨或易激惹、精力旺盛、思维奔逸、活动增多,并伴有明显的社会功能损害。它并非简单的“心情好”或“精力充沛”,而是一种需要医学干预的神经精神疾病。
类别 | 具体症状 |
---|---|
情绪高涨或易怒 | 持续欣快或极易因小事发怒,情绪波动剧烈 |
思维奔逸 | 说话滔滔不绝,话题跳跃,他人难以打断 |
活动增多 | 不停工作、社交、购物,甚至彻夜不眠 |
自我评价过高 | 夸大能力,坚信能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|
冲动行为 | 高风险投资、无节制消费、危险驾驶、性行为轻率 |
若不进行系统治疗,躁狂发作可能反复出现,对个人生活、家庭和社会造成深远影响。
在一次激烈的家庭冲突后,小张被家人带至专业机构就诊。通过详细的临床访谈和情绪量表评估,结合脑功能检测,医生明确诊断其为双相情感障碍——躁狂发作期。
更让他释怀的是,医生没有指责他的“失控”,而是解释道:“你的大脑情绪调节系统出现了功能紊乱,就像电路短路,需要专业修复。这不是你的错,也不是意志力问题。”
“那一刻,我放下了羞耻。原来我不是‘疯了’或‘脾气差’,而是生病了。只要接受治疗,就有希望恢复。”
基于诊断,小张进入为期8周的系统治疗计划。该方案融合现代情绪管理技术与中医整体调理,注重快速控制症状、预防复发。
精准评估
情绪稳定治疗
心理行为干预
脑功能调节支持
中医整体调理
家庭支持与社会适应指导
经过系统治疗,小张的情绪逐渐稳定,生活重回正轨。以下是治疗前后关键指标的对比:
评估维度 | 治疗前状态 | 治疗8周后 |
---|---|---|
躁狂程度(YMRS评分) | 32分(重度躁狂) | 6分(正常范围) |
睡眠时间 | 每日<4小时,入睡困难 | 每晚6.5小时,规律入睡 |
冲动行为 | 频繁消费、言语攻击 | 无冲动行为,情绪平稳 |
社会功能 | 无法工作,家庭关系紧张 | 恢复兼职工作,与家人沟通改善 |
自我认知 | 自我膨胀或极度自责 | 理性看待能力,情绪有波动但可控 |
最让他欣慰的是:“我现在能感觉到情绪的变化,也知道该怎么应对。我不再是那个被风暴卷走的人。”
我们深知,躁狂发作不是性格问题,而是一场涉及神经、心理与社会功能的复杂失衡。
为此,我们构建了一套集精准评估、情绪调控、心理干预、中医调理于一体的综合康复模式,致力于帮助每一位患者恢复内在稳定。
优势维度 | 实际体现 |
---|---|
专业团队协作 | 精神科医师、心理治疗师、中医师、康复治疗师联合诊疗 |
科学评估体系 | 国际量表+脑功能检测双重验证,确保诊断精准 |
治疗方法整合 | 药物调控、CBT、生物反馈、中医调理协同作用 |
个体化康复方案 | 根据发作特点、体质、生活节奏定制路径 |
隐私保护严格 | 一对一私密咨询,全程信息保密 |
长期随访机制 | 建立情绪档案,定期回访,预防复发 |
在这里,你不只是控制症状,更是学习如何与情绪共处,重建生活的掌控感。
如果你也正被无法控制的兴奋、愤怒或冲动困扰; 如果你发现自己“停不下来”,却害怕后果; 如果你还想重新做一个清醒、稳定的自己……
请记住:躁狂不是你的错,而是大脑发出的求救信号。
真正的勇气,是承认需要帮助,并愿意迈出第一步。
现在,就是重启平静生活的最佳时机。
让专业守护情绪,让心灵重归平衡。